2017年3月10日,國際頂尖權威雜志Science(《科學》)以封面、特刊的形式發表了“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Sc2.0)”的里程碑式階段性成果——繼2014年美國科學家人工合成真核生物酵母3號染色體后,新的5條酵母人工染色體被攻克,來自中國的3個研究團隊占據其中4條。
▲科學雜志封面(黃色染色體為人工合成)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頭一回以封面的形式同時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這4篇長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要知道,釀酒酵母總共有16條染色體,此前國際同行奮斗多年才發現了一條。
▲參與國際釀酒酵母基因組合成計劃的中國科學家代表,自左至右依次為:李炳志、戴俊彪、楊煥明、元英進、沈玥
研究項目負責人、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遺傳學家杰夫·博伊科(Jef Boeke)說:“對于這項最新發現,我們非常興奮!這將朝向我們的目標邁進一大步!”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最新進展,科學家能在實驗室“從無到有”,培育出活體復雜生物。這些技術將幫助在全世界的生命科學研究和相關實際應用中大顯身手,其價值不可估量。
這項最新研究報告被許多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其他專家稱贊為“繼合成原核生物染色體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甚至曾擔心潛在的倫理和環境問題的一些生物倫理學家和環境學家,也稱贊這項發現對于人類“設計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具有積極意義。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遺傳學家杰夫·博伊科
但是,科學家操控生命基本構建塊的能力日益增強,令人擔憂的是,未來有人會使用這項技術創造出其他生物的合成基因組,尤其是人類。
該項目研究的一個趨好性目標是制造人工合成酵母,能夠像小工廠一樣生產面包、啤酒和葡萄酒。科學家希望使用酵母制造出治療頑疾的新型藥物,以及其它用途,其中可能包括制造新型燃料。博伊科說:“我們的另一個目標是學習關于基礎生物學的最新事物”。
▲面包酵母菌的彩色電子掃描顯微照片
人工合成生命的發展前景令一些生物學家、環保主義者、生物倫理學家等人感到擔憂,他們認為,人工合成的微生物、植物和動物如果意外或者出于某種目的被釋放出來,可能會以無法預知的方式破壞自然環境。
另外一些人則擔心恐怖分子會使用這項技術制造新的生物武器,博伊科說:“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的實驗是在縝密的保護措施和嚴格倫理審查下進行的。”但是他也承認人造人類基因組可能引起人們的恐慌。
他說:“當然,人們最擔憂的是我們的目標是制造一個‘人造人類’——由人造基因組構成的人類。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堅持所有實驗應用是在細胞等級上操作,它可用于人類疾病治療,但不會由此制造一個有機生命體。”